第(2/3)页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可现在,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城里的人只会比镇上、乡里的人知道得更早,书本有限,便是有,也早轮不到乡下的知青们了。 知青们奔走相告,努力了许久都没能凑够一套高中课本,可就在这时候,大家竟然知道了陶家有。 知青们几乎跟陶家都是不熟悉的,但跟陶家走得近的顾山却有不少的知青熟悉。 于是,当下不少的知青找到了顾山打听,这一听,就知道了一个更加让他们吃惊的消息,陶家果然是有的。 对大部分的知青来说,他们跟陶家几乎是没有任何接触的,可是为了前途,还是有少数的知青,放下了面子,求到了陶家面前。 这事,借不借,都有些为难人。 但早就猜到了这个情况的云裳,自然是早有准备,将她准备的后手告诉了陶连海。 整个事情,便由陶连海出面解决。 他告诉大家,陶家家里的那一套,没办法外借,毕竟他们家里,陶杏儿陶连文加上顾山刘德顾云朝,也是五个人需要用。但他另外拿到了一套,会放到大队长那边,大家想要借书看,就直接去找大队长就是了。 而等知青们找到大队长,果然就看到了那一套完整的书籍,当下对陶家的人真是感激不尽。 再过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停了十年之久的高考,首次恢复的考试时间,也跟着定了下来:就在一个月之后,也就是10月21日。 时间的敲定,已经证明了高考恢复的板上钉钉,大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而为了鼓励广大知识青年,重新参加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每一个乡镇都收到了相关的文件指导精神:重点鼓励知青们参加高考,也鼓励广大的人民群众踊跃参加,不限制年纪、不限制身份、不限制学历,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参加高考。 报名人数、参考人数以及最终的入读大学名额,都成为了每一个乡镇今年最重要的工作考核指标。 在开会的时候,赵大队长听着身边各个大队的队长书记都在长吁短叹,尤其重点提到没有课本这事,他跟自家的书记,两人鸡贼地对视了一眼,但笑不语。 自家屯上有两套完整的课本的事,他们会说出去吗? 当然不会。 现在光是自家人看都自顾不暇了,他才不会对外借呢。 回到大季屯之后,在赵大队长的关注下,书记对那一套高中课本的借阅,看管得更加严格了。 很快,报名程序就启动了。 而就在这时候,又一批知青返程的名额下来了。 跟之前大家争着抢着返程名额的状态相比,这一次,大部分的村子都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状态。 出现个情况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马上就是一个月之后的高考了。这时候,如果选择了回家,先不说路上会耽误不少的时间,就说回到家之后,是否还能赶得上家里那边的报名,也是未知数。 所以,知青们都愿意就在本地报名本地参加。 而也是在这个时候,云裳接到了家里来的信,催促他回家去,理由居然是:母亲病危。 原来那一世里,因为陶连海的原因,顾云朝是第一批就返回的知青,而直到高考结束,顾母的身体都好得很,别说病危了,感冒都没有一个。 现在,却居然来了病危的通知书。 如果信上说顾母是意外车祸之类的,那么云裳还可能会勉强愿意相信一下,可现在给的却是“病危”。 试想一下,一个在原来那一世里,直到顾云朝都意外身故了,她都还活得健健康康、蹦蹦跳跳的人,怎么这一世突然就生了重病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