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梁方平的笑容里颇有自信。 赵桓瞥了他一眼:“咱们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还顾什么面子?梁方平,现在就跟本太子去校场!” “好嘞!” 梁方平痛痛快快随着赵桓到了校场,三通鼓过后,梁方平部下的军士聚齐,站在了校场的东边;赵桓带来的军事则站在了校场的西边。 赵桓皱着眉头看了一眼下面黑压压的人头,与刘慧娘、宋清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梁方平!” “殿下!” “不太对呀!”赵桓冷冷的指着校场下面,“本太子带来了不到六千人,而你却有七万人马,怎么三通聚将鼓之后,两边人数看起来差不多呢?这是你所有的人了吗?” 听赵桓这么一说,梁方平的脸上突然一黑。 糟了!忘了一件大事! 原来宋朝立国一百多年,无论禁军还是厢兵,早已失去了建立之初的精锐,吃空饷、混吃等死之类的事早已司空见惯。 先不说军队里面那些混吃等死的人,就说吃空饷有多严重—— 根据杨戬、童贯、高俅、梁师成等人的预计,厢兵里面有四到八成是吃空饷的,而禁军里面大约有五到七成都是吃空饷,各军根据将领的人品成数有所差别。 比如大宋建国最初的时候,一支军队,满编是一万人,把这一万人登记在册,那么无论是盔甲兵器还是粮饷,朝廷都要按一万人份来发放。 但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士兵总会有退伍的,总会有伤亡的,甚至还有些逃兵,这些人已经不在军营,由于登记或注销不及时,盔甲、武器粮饷依旧照发,发了又没人领,最后自然落在了大小将领的口袋里。 很快,军中的将领们就发现了这一条发财的路,军籍上的人数只见增加不见减少,空饷就越来越多。 再后来,军队中有些胆子肥的和后台硬的,开始故意把那些不合自己意的军士赶走,但军籍却留了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