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宋清登上了不远处的楼梯,这才发现陈东是站在一块大石头上。 “各位仁兄!自古奸佞当道,天下不可安;圣人不出,天下不可定!汉时桓灵二朝、晋时永嘉一朝、隋时炀帝一朝、唐时玄宗一朝、懿僖两朝,无不是因奸佞当道而国亡!国既亡,百姓何以安?因此汉末历经三国天下百姓六千万只余八百万,永嘉之乱时两千余万百姓只余八百万,安史之乱时九千万百姓只余三千万……” “各位仁兄!切不可以为奸臣只是误国耗财,辽国、金国可都虎视眈眈,大宋与军力之弱,与辽人作战胜少败多,谁能保证下一场战争何时来临?” “你们可知,东京八十万禁军实则只有二十余万?五十万都被吃了空饷!” “你们可知,我大宋打不过辽人,但辽人打不过金人,不久前金国吞并了辽人一半领土,谁能保证金人吞辽后不觊觎我大宋的繁盛?” “灭奸救国,不能再拖了!难得遇到太子殿下有匡正乾坤之志,我等若是做壁上观,他日刀斧来时,却不认得我们是姓陈还是姓蔡,都在劫难逃……” 嘶—— 这陈东,还真是不怕死啊! 宋清听得冷汗都出来了。 他当然不知道,历史上的陈东就是因为说话太直被赵构一刀砍了。 如今没有直呼赵佶昏君,已经算是客气了。 他更是小看了这些年轻太学生们的锐气之盛。 “陈兄说得极是!” 人群里一声高呼,又走出来一位二十三四岁的太学生。 宋清认得,欧阳澈。 比陈东还耿直。 而且平时喜欢慷慨陈词,为人又宁死不屈,谁都不服,谁都不能让他低头,是太学里的头号刺头,陈东只能排第二。 难得的是,他见识明达,所论往往切中时弊,常为天下百姓愤懑不已,其忧国忧民之心,皆出自与本性。 这就是赵桓所要的人,未来朝堂的扛把子。 现在却只能在太学院里悲愤。 欧阳澈紧走几步来到陈东近前,先躬身见礼,陈东急忙还礼之后,他转过身向人群道: “陈兄所言,字字金玉!在下常游走于民间,所见所闻,令人忍不住怆然!” “民生之艰,春种秋收,忙碌一年,家中子女尤有饿死者!” “还有不少数代积累,守得几亩薄田,被杨戬一干人一句话夺取,无以为生者!” “灾荒之地的关中、河北,千里之地有树无皮,在下亲闻有易子而食者!” “诸位以为梁山贼恶,都生食人肉,却不知因为饥饿,生食骨肉至亲者大有人在,此岂是人之恶也?世之恶也!” “倘若再被奸臣祸乱下去,不许辽人金人,恐怕宋人为口吃的自己就先火并起来,田虎、王庆、方腊就是明证!” “诸位!我欧阳澈誓死追随太子涤荡天下,可有同行者?” 欧阳澈说完,环视人群。 绝大多数都在皱眉苦思,也有不少人面露冷笑。 心之所想,面之所现。 “我,张颂之!愿与欧阳兄、陈兄同行,追随太子殿下!” 欧阳澈没有等太久,很快就有第一个人响应。 有了人起头,接下来响应的人越来越多,宋清看着那一只只高举的拳头,内心也忍不住激奋起来…… …… 城外军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