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许贯忠详细把铁甲车描述了一遍。 赵桓记得明朝历史上戚继光曾经使用过俞大猷发明的正厢车,但后来被戚继光改成了三层高的偏厢车;没想到许贯忠他们又反过来把他偏厢车的创意给改成了正厢车。但他相信许贯忠等人的能力,他也应该相信。 “另外就是陛下所说的不同兵器相互配合克制骑兵的方法,我们用各种兵器试验过,确实如此。” “使用铁甲车,即便装上三弓弩或者猛火油柜,也必须配合枪、刀、盾、弓弩等兵器;如果能再加上凌震的铁火雷,大宋完全能够挡住异族的骑兵。” “当然,我们也考虑到了突发遇敌的情况,把车轮做了改进,可以紧急用木塞子固定车轮,这样虽然没有把车轮卸下稳固,但也能临时御敌。” “另外就是陛下所说的长矛方阵,立盾、长矛、神臂弩、弓箭、标枪和钩镰枪相互配合也完全能与大队骑兵一较高下,但这个特别考验军事们的胆量和将军们的统帅能力,对战机的把握要求十分高,不太容易大范围推广。” 许贯忠的话让在座的众人心驰神往,每一个人都开始激动起来,即便没有见到实物只是听许贯忠所说,他们也已经觉得十分靠谱。 但接下来许贯忠却说了另外一个不好的消息。 “铁火雷的制作虽然已经成熟,威力也很稳定,但铁火铳却还是研制不出来,每十支里面必然有五支以上炸膛,如果加厚铳管则又十分笨重难以携带,而且喷射出来的威力也不稳定,重新装火药非常耗时,战场上差不多只能用一次,实在有些鸡肋,臣还是建议暂停铁火铳的研制。” 在座的众人都看向赵桓,他们都是对赵桓非常熟悉的人,知道赵桓对铁火铳一直以来的近乎狂热的追求,所以许贯忠当头一盆冷水泼下,他们很担心赵桓承受不住。 而赵桓也确实大失所望,但远远没有严重到承受不住的程度。 事实上在凌震第一次失利时,他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这事可以反过来想:民国时期的汉阳造比现在晚了将近千年,射出去的子弹不还是翻着跟头跑吗? 文明的进步是需要时间的,并不是有了配方或者眼光就能一下子实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