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桓目光炯炯看着两边。有人有意见是好事,做皇帝就怕自己向赵佶一样听不见实话,稀里糊涂做了亡国之君啊! “臣有疑问!” 浦文英起身道。 他是原来方腊手下的司天太监,他不仅是一个太监,也是一个奇人。水浒上宋江刚准备打方腊,就被他察觉了;不仅察觉了,还告诉方腊此战江南一定会输,但梁山那边也至少要死一半。事实证明,他说的全对。 当然,这次赵桓孤身潜入清溪城,浦文英倒是没有任何察觉。事后他去乌龙岭拜别乌龙道人时,乌龙道人告诉他,因为他身体里有石碣石,世上没有任何人能窥探到他的命运与天机。 整体来说,这个大太监、赵桓的新任中书令,还是十分靠谱的。 “陛下!军士和太学生们的家眷并非圣贤,他们犯事是很正常的,臣担心陛下给他们的圣恩会被他们辜负;而且六扇门也没那么多人手直接管辖上百万军士、太学生的家眷。” “你是想说,朕不分例外把牵涉到前线军士和太学生家眷的案子全部从县令那里收走,会出现很多让当地官府难办的事,对吧?”赵桓直接说道。 “臣正是此意!” 赵桓摇了摇头:“不这么办不行啊!普通百姓哪里能斗得过县里的官吏?朕不一刀切,这项命令早晚会被县官县吏们玩儿坏!” 浦文英默然。 其他人也若有所思,在心里频频点头。 他他们几乎都是来自基层,自然知道基层官员们那些翻手云覆手雨的手段,不一刀切,还真有可能很快变成一纸空文。 想了想,浦文英还是没有放弃:“陛下还是要想办法提前杜绝。” 赵桓一愣,浦文英的坚持,证明他对这件事抱有很大忧虑,同样说明这件事本身极有可能出现极大不妥。 这可是一个能预测未来的奇才。 赵桓想了想,道:“如果给各位国士监督审问权,或者五名以上县令公审且必须全票通过才算数,这样可以吗?” 浦文英仔细想了想,道:“如果再加一条:审判结果必须将士或者太学生知情并认可后才能执行,那就基本上万无一失了!” “好!就这么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