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七方隐忧-《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


    第(2/3)页

    蒲文英、李纲、闻焕章、赵鼎、许景衡已经恭候多时,正在小声交谈着什么,看见赵桓到来才起身相迎。

    五个人里面,蒲文英、李纲、闻焕章自不必说,都是石碣碑上的人物;而赵鼎和许景衡两个也颇不简单。

    赵鼎是并州人,从小就没了父亲,被母亲费尽心力养大,二十一岁就成了进士,一直在地方做县令,历经十五年,政绩斐然,至今不过三十六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他最为人所知的一件事,便是中进士那年,在朝堂上对策时,当众指责哲宗时的宰相章淳误国,不仅有见识,而且敢说敢做,让很多人都对他刮目相看。

    另一位许景衡也毫不逊色,同样是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至今已做了二十八年的地方官,年近五十。赵桓还是在河北的时候听过他的名声,许景衡在河间为官,奉公廉洁,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忧国忧民,甚至还在朝廷攻打娘子关的时候孤身劝阻吴璘不要骚扰百姓,给吴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强力向赵桓推荐;赵桓便把他放在了尚书省,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发现无论品德还是才干果然都是一流,便对他愈加重视起来。

    今天这场小范围的讨论,由此五人足矣。

    六人落座,赵桓先向浦文英看了一眼,蒲文英便率先开口道:“在此之前,老奴已经详细向四位大人叙说了江南的事、朱府的事和太学生的事,四位大人也都得到了一些消息,就等官家来了。”

    赵桓微微颔首,问道:“那五位就说说此三事的看法吧,我也想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

    “官家,就由我来抛砖引玉吧!”

    许景衡挺起身板道。他虽然还不到五十岁,但已是目前紫宸殿里年岁最大的。

    “我大宋内部的隐忧,不过七方——禁军、官吏、权贵、太学生、商贾、百姓和宗室!”

    他知道赵桓很少因言治罪,因此一开始便侃侃而谈。

    “臣以为,禁军和百姓的隐忧已经被官家解决,不足为虑;商贾的隐忧,随着六大商会和七大商号的组建很快也会冰消瓦解,目前仅剩官吏、权贵、太学生和宗室尚未解决。”

    “首先是官吏,官家一上台便绝了那些尸位素餐、贪赃枉法者的活路,让我大宋一直盛行的相互攀附之风瞬间没了意义。很多想靠行贿继续往上爬的官员已经心忧、绝望,很多想靠受贿为儿孙积累财富的官员更是失望、心有怨言。”

    “即便是那些已经退出朝堂的老臣,他们也在时刻担心官家会不会在哪天突然对他们下手,以至于惶惶不可终日。”
    第(2/3)页